找到相关内容2153篇,用时54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《劝发菩提心集》讲记(四)

    。所以,菩萨发心以后,所有身心杂染的种习深重,因以大悲心及行六度四摄,而让杂染的种习,日趋轻微。  第五、若有众生想要灭绝流行性、急性传染病或意外的灾祸,菩萨因悲心殷切,希望众生;因此不论是...、安乐意。  最初发心坚固的菩萨,对于所有众生生起真净心,发起二种善胜意乐:一者、欲令众生脱离因而行善因的“利益意乐”;二者、为使贫匮众生富足安乐而离染著心的“安乐意”。  利益意乐者:谓欲从...

    传道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70168456.html
  • 《劝发菩提心集》讲记(六)

    连续无间断地教导众生,帮助众生而建立的,称为“众生田”;(二)佛土田:即善友随诸佛所住的佛土、所宣说的法义,以清净因作为修学实践的基础,进而究竟的圣果,称为“佛土田”。  (8)依止亲近  八...说十因缘  次说,发菩提心因缘云:“若诸菩萨亲近善知识、供养诸佛、修集善根、志求胜法13、心常柔和、遭能忍、慈悲淳厚、深心平等、信大乘、求佛智慧。若人能具如是十法,乃能发阿耨菩提之心。”   接著...

    慧沼大师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70268458.html
  • 《劝发菩提心集》讲记(九)

    而适时运用种种善巧方便,加以调伏。  此说明菩萨善别众生根机,并契理契机地应病与药,期能引导众生修学正法,。  四、于极难解真实义理,能随悟入。  菩萨由于“广学多闻”,对一切法有深入而正确的...方便,以利引导众生。  二十六、不以殷勤,咨嗟三宝。  不用殷勤的心来赞叹三宝。  二十七、憎诸菩萨。  厌恶一切菩萨。  二十八、所未闻法,闻之诽谤。  对于所未听闻之佛法,听闻之后,却加以...

    慧沼大师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70668462.html
  • 依师和皈依三宝

    才能究竟。而且不舍一个众生,且不受时空限制,以度他们成佛为目标,所以说佛的悲心深广无比,最圆满。   佛的智慧:指佛的五智、十力、三身。  (1)五智:  密宗在显宗所说转识成智的“四智”外,...空性或自生本尊坛城的,仍可以皈依的功德来积集资粮与除障。  有人会质疑,如果皈依后就能保护,那么诸佛现前,不是早就带领众生了吗?其实诸佛无法亲手带领众生出轮回。若能,诸佛以其大悲与方便,早已无余...

    陈泉州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93868595.html
  • 最初的根本佛法

    以及水潦、干旱、地震、飓风等所造成的灾难,即属此类。   不管世间充满多少,其实佛教之所以讲,目的是为了让我们知道的实相,进一步去寻找灭的方法。因此,了解的存在,只是一个过程,如何,...引导众生出生死之,而涅槃之。所以《法华经》说:“我此法印,为欲利益世间故说。”   参?三法印的正确认知   过去佛教一直给人悲观消极、遁世避俗的印象,这是因为一般人对佛教所说的“”、“空”...

    星云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294569191.html
  • 有关宗教法答问

    道德,是功行圆满的觉者;他所宣说的三法印、四圣谛、八正道等教义,及因果、业力、缘起等道理,都是颠扑不破的真理,可以引导我们转迷成悟,。  那如何分辨邪教呢?举凡教主、教义不明者,数理非究竟者,或...题目,以问答方式提出对宗教法的看法。一、对于,有什么看法?  答:宪法虽然明文保障人民信仰的自由,明定各宗教在法律上的平等待遇,刑法也对侵害 日本净土宗的(僧侣分限规程)里,也明文规定:“受...

    星云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323569357.html
  • 陈泉州:信、解、愿(1)

    。《华严经》上讲过,佛教育我们的目的就是八个字:“破迷开悟,”。佛对九个法界众生的要求都是如此,对这个世界只有真正了知,才能达到佛说的“极乐世界”,那里没有烦恼没有生死,也没有宇宙共业,只有...真正的出离心。以出离心为基础的戒、定、慧三学的修行,可使我们永离生死苦海,证我净的涅架,这条道路就是解脱道。  解脱道包括大乘和小乘,小乘以自己个人的解脱为目标,大乘是为众生的而成佛,两者...

    陈泉州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370669442.html
  • 星云禅与人间佛教

    乘佛教·无论是人间佛教,还是社会参与佛教都强调了佛教与当代社会和今世人生的密切关系,都积极地创造新的入世方法,使佛教适应社会发展,并在此适应中化导世间,为社会人生提供“”的应时服务。当前,人间...一种拔的利他慈悲性,具体则表现于禅师方便多门地导引众生觉悟的精神之上。禅能帮助人们发现自己的本来清净的面目,并以此清净之心来观察世界,以达到宗教修持与世俗生活的统一。  佛教认为,一切众生皆有佛性...

    学愚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371369450.html
  • 星云大师与人间佛教全球化发展之研究

    入佛的知见,得以。因此,当初佛陀在印度席不暇暖,沿著恒河流域走遍瞻部洲十六王国,说法不倦,为教化人间社会,应众生根机的不同,开演出八万四千契理契机的佛法,就是一种“人间佛教”的体现。  ...众生拔与  ,如何使世界再回复光明和乐,乃成为大乘佛教徒义不容辞,责无旁贷的使命。清楚明白地定义了国际佛光会的“人间佛教”使命。  国际佛光会并非属于某一宗派、某一寺院或某一个人所有,而是属于全世界...

    陆 铿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371869454.html
  • 现代著名佛学家——王恩洋先生的一生

    初步,应以儒家修身立命,成己成人。民胞物与,天地一体之义为准则。第三章“解脱道论”,认为儒家虽能淑世而不能出世,不能得到究竟的解脱,故须依照佛教的戒、定、慧三无漏学断除烦恼,才能彻底,超出尘世。...那么阿赖耶识和有情是一是二?是一则不当云阿赖耶识漂溺有情;是二则阿赖耶识非常有情当常,无常漂溺有常,令不出,此与数论自性神我之说有何分别?(三)世间生灭法,仗因托缘而生起,因谓无始种子,缘谓偶值增上...

    李豫川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405069623.html